疫情发生以来,北体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撰写发表理论文章、积极宣传防控知识、亲身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官微对我校教师近日发表的战“疫”理论文章进行整理,原文转发。
·打赢疫情阻击战彰显“四个自信”·
付红星、陈世阳
2020年03月5日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信心。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坚持道路自信,夯实抗击疫情充满信心和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推进。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2万张。中国经济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为我们应对各种危机提供了坚实基础。疫情暴发以来,武汉等地采取封城措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停产停工给国家经济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有条不紊地开展,经济社会稳定。这背后是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才让今天抗击疫情充满信心和底气。当前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发展信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二是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补短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党和政府在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做好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工作。
(二)坚持理论自信,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旗帜,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一指挥、统一调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党员干部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紧密团结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人民防线,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发动起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当前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还不能松懈,在下一阶段的防控工作中还需坚持人民立场。一是要从切实从维护、保障人民利益的角度谋划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和资源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二是要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的作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直面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三)坚持制度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防疫抗疫中的明显优势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上下一心,迅速行动起来。10天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隔离治疗点均已实现了“床等人”…….成果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坚守岗位,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动员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联防联控,成功发动了一场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依法防疫,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应对这场大考中,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制度优势。在阻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要完善好、巩固好、利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服从中央的决策部署,要直面问题,勇挑重担,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好动员好组织好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促进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要加强法治建设,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抓紧出台生物安全法等法律;要完善国家储备体系短板,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四)坚持文化自信,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与病魔作斗争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的建设者和志愿者,与群众一起坚守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等等,无数“逆行者”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闻令而动,坚忍不拔,不怕牺牲,攻坚克难。中国人民在这场突然降临的疫情面前所变现出来坚忍不拔、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自觉行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坚信必胜的乐观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吃紧的情况下,我们应继续宣传、发扬好这些精神,坚定打赢这场战争的意志和信心,夺取疫情防控战的全面胜利。一是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大力奏响主旋律,广泛传播正能量。二是要深入挖掘防疫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时代精神,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三是主动讲好防疫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儿女的精神面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作者: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 付红星,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世阳)
·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组织保障·
秦彪生
2020年02月23日17: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根本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开展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无硝烟“战疫”。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坚定理想信念,将宗旨意识转化为共渡疫情难关的自觉行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国上下仍然不敢松懈怠慢。要进一步应对好这场“战疫”,需更加强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决胜这场“战疫”的组织保障。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的“细胞”,离开了党支部的工作,党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面前,这正是检验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等关键时期。党支部要弘扬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切实担负起基层党组织应有的任务。
第一,党支部要强化政治功能,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疫情防控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好防控疫情中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事实上,仍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出现玩忽职守、不作为,甚至临阵脱逃的现象。对此,党支部要强化政治功能,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在思想上对党员、干部做好疫情防控的教育宣传管理工作,增强在思想上的高度认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战胜的决心,充分认识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第二,党支部要充分发挥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组织“细胞”作用。党支部要通过大量工作,把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等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使之变成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党支部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者、贯彻者。当前,在疫情大难面前,免不了出现各种混乱现象,尤其是谣言信息满天飞,无形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党支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出发,按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部署和政策要求,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去动员、组织和宣传,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人,让人民群众在实际行动当中切实感受到疫情防控的现实变化,真正在行动当中打破各种谣言,从而坚定相信党中央、相信人民政府、相信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同时,党支部还要通过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组织活动,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执行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领头羊。自觉杜绝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让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使之更快、更好、更通畅地执行起来。
第三,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防控疫情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疫情面前就能显山露水,自有分辨。它不是空喊口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据媒体报道,在疫情肆虐蔓延时期,仍然有社区、村落可以做到一两千人却无一例感染。这足以说明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而在许多成功案例背后不难发现,勇于担当、勇于战斗的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分布在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服务组织以及社会各类组织当中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做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越是关键时期,党支部越要做好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引导所在单位要有法治意识、法制观念,自觉懂法、用法,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要依法防控疫情,坚决杜绝简单粗暴地防控行为,不要膨胀了手中的防控“权力”,切实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抗击病毒。
第四,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团结动员群众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发布会上积极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并讲到,“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自疫情暴发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武汉人民自觉配合党中央的防控要求,自觉隔离在家,自觉上报数据。在这背后,同样离不开广大基层党组织团结动员人民群众的工作。可以说,党支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组织中党的“代言人”,能最为直观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思想现状,最直接地聆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最熟知人民群众的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党支部更要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好更有说服力的团结动员的群众工作。一方面,通过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具体工作中的引领带头、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党支部的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增强党在人民群众的公信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信党、爱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第五,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作用。当前,我们既面临着疫情防控的重大挑战,同时还面临着有序恢复生产,推动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大挑战。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就需要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其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督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在聚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各自优势,在推进发展、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用爱国主义凝聚共克时艰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李慧
2020年02月27 日
来源:人民网论坛
一个月以来,我们的心随着疫情起伏跌宕,眼中也常常饱含泪水,为那些不幸染病倒下的病人和一线工作者,为众志成城八方支援的民众,更为那些逆向而行、不顾生死的英雄。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疫情似乎是一面放大镜,把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东西映射得更加清晰、醒目,那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形成、所倡导、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对祖国最真挚、最纯洁、最无私的情感,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核心的优秀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五千年悠长历史,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爱国主义始终起着凝神聚气的作用,尤其是当面临危机,更是能够迸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在此次疫情之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力量。
爱国主义体现在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之中。自古代宗法社会形成的家国一体观念在中华民族千年的斗转星移中逐渐变为文化基因渗入民族的骨血,成为爱国主义的最佳注释。《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尤其是当面临大是大非时,中国人更是懂得小家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因此疫情当前,人们毫不犹豫做出选择,服从国家安排,集体主义原则成为人们首要的道德选择。封城、管控交通、驰援医护、调拨物资……每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也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们做到了,种种有力措施开始显现效果,疫情得到初步遏制。
爱国主义体现在中国人的奉献精神之中。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风范。面临充满危险和未知的疫情,84岁高龄钟南山再次挂帅出征奔赴抗疫第一线;党员、群众“不计生死,不计报酬”递交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直至献出生命的武汉志愿者何辉;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的90后医生宋英杰、辅警章良志……太多让我们热泪盈眶甚至痛哭流涕的感人事迹告诉世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就是因为有这样可敬可佩可爱的中国人,就是因为他们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也是民族自信的底气。
爱国主义还体现在中国人民的政治认同当中。疫情之下,全国上下一盘棋,中央统一指挥,各地令行禁止,自上而下,环环相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鲜明地体现出来。举全国之力,19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之外的各地市,发挥出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批医护人员和物资不断驰援武汉,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争夺生命与希望。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要求党组织和党员行动起来,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主心骨”作用,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说:“我是支部书记,我先上……一个原则: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这是我们入党宣誓时的承诺,是职责。”正是有这样的政治认同,在灾疫面前,中华民族才发挥出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天,爱国主义依然是帮助我们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是正能量的发生源,让我们用爱国主义凝聚战胜疫情的力量,去迎接胜利的时刻!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为青少年补齐人文和科学素养课·
张树华、齐冰
2020年02月12日
来源:环球网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广大中小学教学计划按下“暂停键”,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教育失衡和不足的契机:教育功利化,注重“死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以考试升学为目的,缺少必要的美育、生命、自然和人文教育,不利于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文观、自然观、卫生观、健身观、风险观和科学观。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的做法是停课不停学,开设线上课程。但这些网上教学大都还是以书本知识课程为主,照搬线下常规教学。笔者倒是认为,不妨借着这段时间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疫情,并为中小学生补足人文和自然等方面教育,这些都是各级学校课堂教育过去很少涉及的内容。
第一,教育青少年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正确的生命观,形成文明的饮食文化。
发达国家食品教育已经形成体系。食品教育在美国纳入K-12体系中,食品教育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课程之一。而食品教育在中国还未起步,我们的义务教育仍存在过多关注书本知识教育而忽视自然和社会情怀教育的倾向。长期以来,因缺少科学认知以及受到一些传统饮食陋习影响,我们的一些饮食习惯不仅有悖自然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中国的公众健康甚至国际形象。
因此,建议在此次疫情期间着力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比如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破除野生动物养生等盲目迷信。促进中小学生了解国际上多数饮食文化中注重必要的能量配比、热量成分和营养均衡等科学内容,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第二,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帮助青少年培养讲卫生、爱环境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遇到危机事件时避免迷信盲从或不必要的恐慌。
同时还要加强美育。这场疫情导致新学期延迟,对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造成不小冲击。对中小学生阶段而言,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可以把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寓于美育之中来实现。当然,加强体育锻炼对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阳光进取的精神也很重要。将新时代中国社会所需的精神气节寓于体育教育之中,让他们在疫情期间学习科学锻炼知识,疫情过后爱上一项体育运动。
第三,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暴发有很大意外成分。相比正面引导、心理辅导,更重要的是掌握求生急救的基本技能。勇于面对意外天灾,处理应急风险,是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的,也需要在大中小学中组织专门宣传和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加预防火灾或消防演练,组织一定规模的应对突发疫情的演练,促进学校危机管理和应急能力整体提升。
第四,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明观。这次疫情波及甚广,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境外媒体甚至一些国际主流媒体上出现了一些辱华言论。面对这种国际舆论局面,我们在予以驳斥的同时,也要因势利导,引导青少年反思和换位思考,培养青少年胸怀全球、平和包容的大国心态。
现在中小学生这一代是互联网学习的新一代,也是平视西方文明的一代,教会他们如何看待中华文明以及如何看待西方文明至关重要。文明就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中华民族有着坚忍不拔、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品质,我们的民族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也不是“乌合之众”,只要持身端正,俯仰皆无愧于天地。做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中国人,才是大国需要的“接班人”。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要实现历史的进步,就要能将危机转作契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一次大考,也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次集体反思。
疫情汹涌,社会上下需要有战胜病毒的勇气和决心,需要坚守底线的自律,更需要逆向而行的牺牲。而疫情面前,功利化、应试化的学校教育,平日强势灌输的知识传授,缺乏人文精神的意识形态灌输,此时都显出了些许笨拙和缺失。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千千万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无惧风浪、沉着冷静,面对重压不卑不亢、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关切人类命运,才是大国“接班人”应有的样子。
抗击疫情,不应仅止于与“瘟神”的战役,还应使其成为中国社会自我净化、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一次契机。只有推动学校教育的去功利化,大幅提升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愿此次疫情也能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深刻反思的一次难得机遇。
(作者分别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转自北京体育大学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