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重创新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5月9号,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了信,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为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2021年5月19日上午10点,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学习会。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付红星主持,学院全体教师以及本、硕、博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付红星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并带领大家重温了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旨在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方面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学院要努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师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自身学习与工作,纷纷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李红霞副院长: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是文化强国建设对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建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要求包括在教学上要探索出具有思政课实效的改革创新路径,提高思政课在大学生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在科研上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进理论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领航作用。
陈世阳副院长:
继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了信。这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和中国经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挑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突破和创新,为时代立言,为民族发声,为人类献智。体育理论工作者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立足体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回答时代之问,聚焦民生关切,推动理论创新,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以促进体育学科发展,为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建言献策,对内凝聚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促进交流讲好中国体育强国故事。
王海英教授: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她不仅对时代生活给出提炼总结,更为时代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汲取来自哲学的深层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乃是当代文化建设和未来民族发展的根本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人民立场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合理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困境;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提供合理的人生目标和积极的世界图景,是古老民族走向未来世界的精神力量。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秦彪生副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现实,植根于中国大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做好理论研究工作;自觉肩负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切实为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齐冰副教授: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间,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旗帜鲜明,信念坚定,而且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开启,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任务仍然繁重,但归根到底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何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如何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如何把好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理论清醒和实地调研都必不可少。当前所处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非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而我们要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都少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思维和预测研判。实践证明,要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实践探索,坚持人民为中心的问题导向。这便是新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使命担当。
李慧华副教授:
五年前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贯穿这些讲话和指示始终的灵魂,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既备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以追求卓越、舍我其谁的精神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把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青年教师邱珍: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隔五年,重读这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性文件,仍能感受到这次讲话的深刻思想、宽广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伟大思想和伟大创造。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聆听时代声音,回应大众呼唤,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做出贡献。
青年教师刘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着重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兴旺的必然创造。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不断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在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目标之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成为了新的重要任务。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我们应该以审慎的目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辩证地对待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努力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突破。
辅导员马祖兴: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历经百年沉淀,带领中国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当代教育者,我们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三全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旗帜鲜明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研究和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本次主题学习,学院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学院将恪守初心,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宣讲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的深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度,把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作为科研重点,为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