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了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长津湖》,一起重温那段冰天雪地里的血泪之战。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以血肉之躯坚决抵御美军王牌部队,用钢铁意志战胜了钢铁武装,用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电影《长津湖》自上映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影片的热映,反映出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说明了这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在观影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感触颇深,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想:
2021级本科生 韩易芳
百年风云激荡,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史诗,也是一首豪情壮志的赞歌。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万里山河锦绣,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安宁的大国大家,是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换来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先辈为了护国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选择了向死而生,选择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青年一代人的手上,我们要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持续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要让先辈们看到他们打下的锦绣河山依旧灿烂,要让先辈们看到他们守护的中国依旧辉煌!
2018级本科生 王海烨
十一假期,我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这次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过出境作战的经验,更何况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不畏艰险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出发了。当我看到由于我国没有领空权,在面对美军敌机时战士们只能匍匐在地一动不动,而美军飞行员竟然以五美元作为打赌筹码而肆意地投掷炸弹,志愿军战士只能活活地被炸死的时候,我感到悲伤与无力。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才不会受人欺凌。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是非常地幸福,这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级硕士生 侯加宁
电影《长津湖》主要讲述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二年,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和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党中央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事迹。电影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我们应该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记住我们的祖国为何强大,我们的山河因何无恙,只有记住这一切,我们才能把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有力。在影片中毛主席说到:“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拼死战斗的将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在祖国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安宁来之不易,拼搏向上,砥砺前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021级硕士生 张旭朋
3个多小时的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炮火的红光、满目残骸、大雪皑皑、飘扬的中国红、死守的阵地、饥饿寒冷、画红框的名字……
那股信念让一个个战士不顾一切的向前冲,那是一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英雄战役。一个个画面闪现,让人深感敬仰的不仅仅是抗美援朝的那些英雄战士,还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想起了秦国崛起之初“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想起了《觉醒年代》那些为了民族觉醒去战斗的革命先烈;想起了辜鸿铭提到的中国人的精神;想起了抗击疫情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的岁月静好,是一代代人奋斗的结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和平的背后,是有着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先烈们奋不顾身地站起来,形成整个民族的团结,用血肉之躯也好,用小米步枪也罢,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