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学精悟透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体育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2018年5月12—13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共同承办了这次会议。

与会全体人员合影
5月12日上午8:30,研讨会开幕,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邢尚杰致辞欢迎,北京市委教工委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党委综合处负责人潘鹏燕到会祝贺。来自俄罗斯、英国的5名外国专家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学者、师生代表约80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庚全主持。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邢尚杰致词
邢尚杰指出,北京体育大学契合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实践的观察视角,研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议题,体现出本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履行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责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贡献智慧。
北京市委教工委宣教处副处长寇红江致词
寇红江分享了自己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感受。他说,要高擎照亮中国前行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火炬,就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三进”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党委综合处负责人潘鹏燕致词
潘鹏燕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北京体育大学整体发展呈现出“一个核心、双向坚持、三项联动”的鲜明特点。此次研讨会通过交流对话、博采众长,积极为体育强国建设立论,为学科建设吸收智慧,成果肯定颇丰。
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关系、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欧美各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等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 30多位代表先后就研究成果作交流发言。各专题报告会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庚全、副院长李红霞、纲要教研室主任邱锦、特色理论教研室主任杨晓梅和德育教研室主任李慧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作主题报告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作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中国自身发展历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等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题作报告:从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看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程看中国和世界,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心理教育大学教授库德里亚采夫‧弗拉基米尔以“埃瓦尔德·伊里延科作主题报告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心理教育大学教授库德里亚采夫‧弗拉基米尔以“埃瓦尔德·伊里延科的社会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题,分析了他的个人形象、哲学观、社会教育观、共产主义观,认为其对前苏联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作了重要贡献。
李大钊之孙李建生讲述李大钊光辉历史
原中国化工轻工物资流通协会副会长、李大钊之孙李建生围绕“李大钊事迹”详细讲述了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参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历史。

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唐迈作主题报告
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客座教授唐迈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告,高度评价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并就其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教授古力莎特‧乌拉扎利耶娃作专题报告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谢尔盖耶娃‧奥莉加作专题报告

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副教授克拉维茨‧维克多利亚作主题报告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教授古力莎特‧乌拉扎利耶娃主要阐述了马克思《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社会关系三阶段思想及其现代考量。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副教授谢尔盖耶娃‧奥莉加集中论述了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现代数字通信探索中的应用。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副教授克拉维茨‧维克多利亚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认为俄罗斯不仅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研究,更强调追踪马克思主义转移到俄罗斯后的演进。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红霞作主题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红霞认为,在新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大思政”理念,着力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作用。
研讨会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班学生诵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片段和纪念马克思的创作诗词,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与会学者参观校园和场馆等活动,感受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新变化。李红霞、邹秀春、刘玲等中青年教师为本次研讨会提供现场翻译,保证了中外学者之间的顺畅沟通。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付红星代表主办方对给予此次研讨会大力支持的北京市教工委,国家体育总局、参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今后北体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要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庚全在闭幕式上发言
5月13日上午研讨会闭幕,李庚全总结了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的一次创新,是加快国际合作步伐的一次突破,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化改革发展的步伐。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通过这个学术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人才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献计献力。
(文/柏媛媛 图/鹿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