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8:30,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班全体成员启程前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的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下午14:00,全体师生到达保定市清苑县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现保存着千余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是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地道遗址。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
随后同学们来到1965年《地道战》军事教学片的片场——冉庄村。冉庄村仍然保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村落的风貌,墙上清晰可见的抗日宣传口号,仿佛把同学们拉回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再现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在外敌面前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殊死奋斗的场景。在村庄地下,冉庄人民建成了户户连村、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的长达15公里的地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道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战术典范,也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的特殊性和复杂隐蔽性,配合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同学们参观冉庄

冉庄街道的抗战标语和神奇的老槐树
走进冉庄街道,两颗挂着古钟的老槐树巍然矗立在十字路口。这两颗老槐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着冉庄人民同日军的英勇斗争。如今,老槐树已经枯死,铁钟依然高挂,时刻警醒着人们勿忘历史。
在一间民俗大院中,同学们遇到了冉庄民兵“高传宝”的后人王彦军。他带着大家参观了自家卧室内离地面半米左右、仅容一人通过的地道口原貌,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抗战的艰难和群众的智慧。他告诉同学们:“高传宝是人们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代表的是抗击侵略者、不甘做亡国的冉庄人民!地道战不是一个人发起的,而是依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导,还有冉庄人民的智慧,群策群力的产物”。

同学们访谈“高传宝”的后人王彦军
这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实现祖国统一、民族独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为今天美好生活付出的艰辛、洒下的热血和创下的功绩,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骄人的成绩,在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做出体育人应有的贡献。

全体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