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站
  • 首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教研室
    科研机构
  • 师资队伍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 党群工作
    学院党总支工作
    教研室党支部工作
    学院工会工作
    学生党支部
    学院共青团工作
  • 国际交流
    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 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教研室
    科研机构
  • 师资队伍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 党群工作
    学院党总支工作
    教研室党支部工作
    学院工会工作
    学生党支部
    学院共青团工作
  • 国际交流
    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
首页» 通知公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24-02-28 撰稿人:

为促进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素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12月13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教授、副院长陈世阳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刘天星副社长、许治平编审、孔垂辉编审以及其他8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出席论坛开幕式,学院全体在校本硕博学生参加论坛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陈世阳教授发表致辞。他介绍了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旨在通过为本硕博学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营造一个浓郁的学术氛围。最后,他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和师生表示由衷感谢,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50.png





本次论坛共设四个分论坛,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相关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问题研究”。与会学生围绕不同专题进行发言展示,最后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在分论坛一研讨中,9名硕士研究生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陈世阳教授、孔垂辉编审、吴国斌副教授对同学们的论文汇报进行点评。老师们表示,同学们目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养,掌握了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规范,但仍需注重前期的学术梳理,找准切入视角,注重史料研究,切忌述而不论。

图片51.png图片52.png

分论坛一学生汇报


在分论坛二研讨中,11名硕士研究生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问题研究”展开交流,刘天星副社长、杜松石副教授、邱珍副教授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汇报进行点评。老师们表示,同学们的选题都具有新意,学术语言比较规范,但对部分概念逻辑关系尚需进一步厘清,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尚需进一步加强。

图片53.png图片54.png

分论坛二学生汇报


在分论坛三研讨中,10名博士研究生围绕“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相关问题研究”进行多维度研讨,王海英教授、许治平编审、周学政教授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汇报进行点评。老师们表示,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相关问题的探究较为深刻,研究维度多元,但要注意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研究的深度。

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22.jpg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19.jpg

分论坛三学生汇报


在分论坛四研讨中,5名本科生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问题研究”进行了多层次探讨,贾桠钊老师、刘向东老师、武体江老师分别对同学们的论文汇报进行评议。老师们指出,同学们的文章立意较为新颖,结构比较完整,但仍需注意加强问题意识,注意行文逻辑和学术规范。

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16.jpg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13.jpg

分论坛四学生汇报

图片55.png图片56.png图片57.png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10.jpg

老师点评现场





分论坛研讨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闭幕仪式和颁奖典礼。在闭幕式致辞中,王海英教授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积极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青年学子表示衷心地感谢。首届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学术论坛的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她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具有问题意识,论文写作思考问题时要从小切口入手;二是做学术研究既要有理论根基又要有深度的逻辑思考,用理论的力量说服人和征服人。

微信图片_20240228141406.jpg





经与会专家评议,共有4名同学获得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交流论坛一等奖,8名同学荣获二等奖,23名同学荣获三等奖。

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王桢毅

《浅析抗战结束前后美苏对华政策对国共关系产生的影响》

孙曼宁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女性自我认同探究》

邵家东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的问题与反思》

陈秋霞

《马克思主义群众视域下“村超”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民主体性》

二等奖

杨如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实践》

王佳欣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方法论研究》

郭奕君

《从压制到解放:

身体异化的现实表征及超越路向》

王也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

三重超越》

周煜

《追问体育之“本”,揭示修身的力量以〈体育之研究〉为中心的讨论》

马红梅

《新时代人民至体育价值观探究》

杨展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朱家豪

《体育产业领域资本运行规律研究:〈资本论〉的视角》

三等奖

栾秀婷

《对学校体育的再认识——重读〈我国体育在今后分工合作原则下进展的动向〉的启示》

张恬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品格和学习指向》

崔翼威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历程分析》

孙颖颖

《全面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宣传工作探究》

梁傲宇

《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中的抗日举措概述》

王芳芳

《浅析苏联促进我国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

原因》

苗志义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消费异化的深层根源、现实表现及批判路径》

盛云馨

《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国家观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分析》

张永永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中的辩证法意蕴》

赵雪

《试论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刘泓邑

《数字时代下资本主义的垄断方式、特征及应对策略》

王颖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姜梓仪

《本雅明的历史观——基于〈历史哲学论纲〉的文本解读》

余凯丽

《论家务劳动与人的解放的内在逻辑--基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肖焕云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体育对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

徐焕喆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

张亚秋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对新时代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研究范畴、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喻竞

《龙狮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意义追寻与

路径探索》

李响

《关于体育行业体育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认知的研析》

王超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蔡永军

《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研究》

刘玉奇

《经验、优势和效能——试论坚持自我革命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邱笑雯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女排精神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228140923.jpg

荣获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交流论坛

一等奖学生代表合影

微信图片_20240228140919.jpg

荣获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交流论坛

二等奖学生代表合影

微信图片_20240228140914.jpg微信图片_20240228140908.jpg微信图片_20240228140850.jpg微信图片_20240228140841.jpg


荣获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学术交流论坛

三等奖学生代表合影





在各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届本硕博学术论坛圆满落幕。本学期以来,学院通过打造本硕博学术论坛、举办专家讲座、开展与知名学术期刊交流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学院内外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院学子的学术热情。我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开展多样化的学术交流活动,为马院师生持续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升我院本硕博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学院学科发展新局面。



微信图片_20240228140816.jpg

与会人员合影






Copyright © 2017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邮政编码:100084 Email:xiaoban@bsu.edu.cn 院长信箱:marx@bsu.edu.cn
京ICP备05066831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