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新时代女排精神16字: 爱国奉献 拼搏自强 团结协作 科学创新
学习女排为祖国荣誉而战的初心意识、振兴中华的政治意识、服从国家的大局意识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意识,向社会输送满满的正能量。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新时代女排精神研究”课题组
李红霞 撰稿
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骄人的成绩第五次摘取世界杯桂冠,为祖国70岁华诞献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女排崛起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竞技体育的范围,成为中国腾飞的象征。中国女排不仅用骄人的运动成绩征服了世界,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如同一座丰富的精神宝藏,从未过时,历久弥新。中国女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爱国奉献、拼搏自强、团结协作、科学创新的时代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内涵,因为爱国,所以奉献,因为爱国,所以拼搏,刻苦训练。为祖国荣誉而战、为国争光是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女排自成立起,一直坚守着这份初心和使命,践行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冠军精神。女排对初心的坚守,来自对祖国母亲深厚、真挚的爱,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正是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使女排的心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拼搏自强是女排精神的实质。中国女排将竞技体育的本质——拼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敢于挑战目标和极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哪怕付出伤病的代价,在失败面前不退缩,永不言弃,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比赛场上,都要每球必争,赢了也要全力以赴,输了也要竭尽全力。中国女排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在赛场上展现了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傲骨英气。靠着拼搏自强的精神,中国女排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奇迹。
团结协作是集体主义精神在团体性项目中的体现,是女排精神的精髓。在郎平教练和很多队员心中,团队精神是女排精神的首要内涵。教练员深知团体性项目除了比技术,还比团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中国女排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用沟通理解化解心结,用严格的队规规范行为,充分发挥了优秀团队“1+1>2”的系统性功能。女排身后的教练、队医、陪练、训练基地的保障人员,甚至普通的球迷组成了女排坚强的后盾,共同成就了女排的辉煌。
科学创新是中国女排的制胜法宝,是女排精神的基石。中国女排从成立之日起,一直坚持科学选才、科学培养、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不断寻求排球技战术上的突破与创新,顺应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领先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打造实力,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中国女排不仅重视运动员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项目精神的培养。
女排精神如同三棱镜,折射出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党的革命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等色彩纷呈的精神光谱。我们从女排队员的身上,不仅看到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还看到了不怕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光谱中一道亮丽的光环,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工作者在艰苦的体育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体育文化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土壤上结出的精神硕果,这束五光十色的精神光谱是由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育人共同描绘勾勒的,是登山精神、乒乓球精神、女排精神等各个运动项目精神浓缩的精华。女排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中最具体育特色的一束光谱,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和改革建设的汹涌浪潮中,遗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创造了先进的革命文化,形成了无数令人赞叹的革命精神,绘成了绚丽多彩的革命精神谱系。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富于梦想、善于创造等优秀精神基因,丰富了民族自信的文化源泉。
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要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把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不忘初心,开创新时代体育事业新局面。体育战线的工作者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体育事业改革,在挖掘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基础上加强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促进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丰富文化自信的源泉,积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青年人的思政课程内容和体育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用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
让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都来学习女排,学习女排为祖国荣誉而战的初心意识、振兴中华的政治意识、服从国家的大局意识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意识,向社会输送满满的正能量。
课题介绍:
“女排精神研究”是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由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慧主持,课题组成员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邢尚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红霞、原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琼桓、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邹秀春、教育学院教授张凯、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付红星、讲师杜雅、学生马鑫媛、朱奎闽、梁雪梅、刘佳钰、冯泽凯、朱林欢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女排精神的历史演变、内容凝练与时代价值,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和口述史法等。课题组对老女排队员陈亚琼、原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国家队五连冠女排技术指导李安格、《中国姑娘》作者鲁光、原政法司司长谢琼桓等人进行了访谈并搜集了相关资料。
教师介绍:
李红霞,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特级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俄罗斯问题研究。北京体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副主任。发表专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研究》、《俄罗斯私有化正当性问题研究》,译著《私有化:概念、实施与效率》,在《国际论坛》、《国外理论动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等杂志发表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20余篇,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教育部示范马院优秀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新时代女排精神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